W1 Cybertech

W1

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就不要打广告

office, desk, smartphone-865091.jpg

(文/Tim)

今天带来一个我们广告投放组组长整天挂在嘴边的一个案例的分析,主角是墨尔本的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非常有名的华人律师行。每每聊到这个案子,组长总是苦口婆心重复着:有三种客户要多当心,第一喜欢不懂装懂、第二亲戚不仅瞎指挥还参与公司决策、第三是客户是过于熟络的朋友。总结下来经验就是:一用事实说话,更客户讲明白,在一家IT公司面前“不懂装懂”并不会帮助到工作本身,不会营造出一种“我不是完全不懂,你别想骗我”的效果,更不会沾到什么便宜;第二我们组长在接每个case的时候,都会跟客户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方在同一时间一定只能有一人与我们做工作对接,把双方自己的内部讨论留在各自团队的内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又杜绝了交叉沟通会产生的误解和信息不对称;第三,公事公办,不因为与客户有交情就改变流程和标准。

我们团队从不回避任何一个没有让客户觉得满意的case,相反,我们认为每一次的不顺利的合作都是我们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更好地给其他客户服务的难得机会。为了可以给每个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我们总是要踩一些雷,流一些泪,摸索出一套最佳的流程和标准,让双方可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并肩前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在沟通处事上夹杂了太多的私人感情,导致前期流程就出了问题,再加上为了体谅客户亲戚的“朝令夕改”“强不知以为知”,我们的妥协反而成了客户眼中的“模棱两可”和专业不足。在不断的让步中,客户的“裙带”自然就骑到了我们老板头上。这个律所与我们的合作关系很滑稽的终止于对方不再回复我们任何消息。目前这家公司的网络营销现状比起原来势均力敌的几个同行,非常不理想。令人痛心的是,这个曾经的客户在2022年下旬在没有征求任何专业建议的情况下,自己重制了网站,舍弃掉了我们负责SEO优化过的网站页面,网站收录页面数量腰斩,自然曝光量断崖式下跌。

开会时老板提到过,因为是朋友的朋友,这个case是他直接对接,最初的方案是在谷歌上做Local SEO,配合谷歌广告投放。广告模型也都是他负责调研和设计建立的,后期优化也一直参与其中。当中很多很基础的工作他亲力亲为,可见是对朋友的朋友用了真心;那究竟是因为什么,让这样良好的信任基础快速崩塌,连老板这样大神级的技术人员都留他不住?我先把我对于这个事情的思考总结写给大家,先给广大商家提个醒: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或个人都应该打广告,或者说都做好了打广告的准备。

每个客户无论是做SEO还是投放广告,想要追求无非是客单和曝光量。如果没有做好“接单”的准备,就不要打广告!不要打广告!不要打广告!最多也就试着低门槛的小红书营销,发发文章做作小视频,不要怕low,对于一家经营本地华人市场的小生意来说,小红书是真的有效果。

说回到正题,因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并将其转化为实际销售或业务机会,所以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员工或销售人员来接听和跟进这些潜在客户的咨询和需求,那么广告可能会带来的潜在销售机会就会流失或浪费。例如,如果公司在谷歌广告或Facebook广告上投放了广告,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接线员或销售人员,导致客户的咨询无人回应或回应不及时,那么客户可能会感到不满或失去信心,最终放弃购买或寻找其他供应商。而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做推广,则相对来说可以更加自主地控制曝光和受众范围,不需要像谷歌广告或Facebook广告一样需要投放一定的预算和时间。同时,小红书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年轻女性用户中,适合做美妆、时尚、生活用品等相关行业的推广,对于其他行业的推广则相对有限。

在打广告之前,强烈建议公司先评估下自身的接线员和销售人员能力,以及广告预算和目标客户群体,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广告平台和推广策略。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广告效果和销售机会。

回到华人律师行的案例,抛开“亲戚涉政”的乱七八糟的因素,当时关于工作本身比较大的矛盾点就是在于,为了在短暂的通话中快速对客户完成答疑和客单分析的精准操作,大多数从广告渠道来的咨询必须由律师所的老板亲自来接。这无异占用了这个繁忙律所最重要劳动力的大量的宝贵时间。为了在每个leads面前有个好的呈现,需要有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律师来做接线员,也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比如我们的另一个位于Glen Waverley的华人律师行客户,在有一个形象、声音、专业背景优秀的年轻律师做销售转化,整个广告campaign做得非常好。客户在感激我们之余,我们对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非常感激。

还有一个位于墨尔本的做实木地板与实木门的批发零售和安装公司的客户,一开始找过来是说想做鬼佬市场,说华人市场已经差不多做到垄断没什么意思了,想做个英文网站,打打英文广告,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鬼佬打电话咨询谁来负责接电话?

所以在这当中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每每有客户找过来,兴高采烈地说要打广告时,为了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总是试图给客户降降温,讲明白“不是打了广告就一定赚更多”的道理。这个世界客户有很多,做不完的,但前提是你得有能耐接。

Scroll to Top